瓦尔登湖读后感2000字3篇

商盟百科网 2023-05-04 06:39 55

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瓦尔登湖读后感2000字3篇,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浏览瓦尔登湖读后感2000字3篇的最新相关推荐信息。

瓦尔登湖读后感2000字3篇1

  通过《瓦尔登湖》这本书的阅读,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感受,一是把我一直向往的生活方式分享给大家,二是我希望在这里找到一些在生活中有共鸣的朋友。就我而言,我一直幻想着能生活在一个安静、没有人烟、没有压力、远离城市喧嚣,甚至是可以没有电、让我远离手机电脑的这样一个地方,因此,我一直自认为是非常向往大自然生活的人。  首先,在我的分享前,我想先给大家带来了一小段视频。我相信大家对视频中的人都不陌生,我每次看到李子柒的视频,都会想到像古人般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生活,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这种生活也是时有发生,相信大家从小到大都学过、听过、甚至有可能幻想过自己能像他们一样生活在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大自然中。就现在生活来说,越来越多的人把出行的目的地定为农家乐,这在某方面也能体现出现代社会越来越多人在表达对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一种追求。  那么如果给大家一个时间,3天、3个月、3年、10年,再给大家一个规定情境,在一个没有超市、没有车、没有手机,没有电脑,自耕自食的地方,大家又能待多久?  这期读书会的主题是“人与自然”,上面提到的没有车没有超市甚至要自己开垦土地、在自给自足的环境中生活几年时间,我想很多人都会望而却步,但这是真实的发生在美国一名作家身上的故事,这不是鲁滨逊漂流记,这也不是荒野求生的综艺节目,这个故事真实发生在我今天要分享的《瓦尔登湖》中所写到的,这本书是一个叫梭罗的人在美国的名为瓦尔登湖的地方真实生活过的故事,“瓦尔登湖”其实只是一个池塘,而就在这个池塘边作者梭罗独自生活近3年,在这里他独居独往、自耕自食,近乎原始的生活。  想要让大家更加了解作者选择这种生活的不易,那么先跟大家介绍下瓦尔登湖这本书作者梭罗的情况,梭罗是美国一位哲学家、自然主义者,是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一位高材生,曾在一所公立中央学校任教、还管理着一所私立学校。  并且在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正直美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工业商业方兴未艾,社会上大众拜金、享乐,大环境下人们疯狂地霸占自然资源、开垦荒地、森林,植被开始遭受大规模砍伐和破坏,造成一些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梭罗选择去到一个生活条件极差的小池塘边生活。我们可以大概体会下在那个尤其崇尚物质享受的年代,一个生活在城市、习惯城市生活的人去一个环境极差、需要自己开垦土地、自己种庄稼、自己做工具、自己建屋、近乎“原始”的地方生活,这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更是难以做到的;在我们看来,也许会认为他是一个观念偏执、甚至行为有些怪异的人,有便利享受的生活不好好过,反而去到一个生活环境条件极差的地方。  但是从某个方面来说,他在那个时期没有被以破坏自然环境来换取利益的时代同化,能够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界,是不容易的。  他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还真实的去体验在大自然中生活,也正是因为作者以上种种不与时代同化、不受外物所扰、亲近自然的行为,他被誉为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也被人们普遍认为是开始关注并提出人与自然关系的世界第一人,《瓦尔登湖》这本书也被认为是使人们开始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第一本著作。《瓦尔登湖》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个典范,甚至到现在,他和这本书所引起的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怀仍是当代一些专家学者在研究的内容。  在《瓦尔登湖》这本书中作者将那些利用自然并无节制的向自然索取的人,称作是一群衣冠楚楚的人们,他认为人们将自然作为索取利润的工具,他们将永远不会在自然中获得纯粹的乐趣,更不会因为对自然无度的索取而感到感恩,作者深刻的批判这类人,甚至因与他们打交道而感到愤懑。  此外,他在文中还提到中国人,前面说到大家从书上学过的田园诗有很多,我在读这本书时也尝试过将中国古代隐居的诗人与在瓦尔登湖独立生活的梭罗进行对比,中国人隐居讲的是远离喧嚣的生活,意为不与政治打交道了,中国人的思想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这些方面,《瓦尔登湖》是有相似之处的。但有些地方又有很大不同,中国隐居的诗人学者讲与世俗隔绝,只写些寄情山水、田园风光的诗词,但梭罗又不一样,他不仅向往并体验过简单又自然的生活,而且更关注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像《瓦尔登湖》这本书,他写出来是要引起大家关注和反思,他不是在逃避,反而在批判,批判人们无度的在自然中索取。   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梭罗应该是特别有前瞻性的。他在《瓦尔登湖》中曾写过这样一句话,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大多数人,在我看来,并不关爱自然。只要可以生存,他们会为了一杯朗姆酒出卖他们所享有的那一份自然之美。感谢上帝,人们还无法飞翔,因而也就无法像糟蹋大地一样糟蹋天空,在天空那一端我们暂时是安全的。”我在读到这段话时是很惊讶的,惊讶的点是因为我觉得这段话说的太真实了,好像就是在说我、说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我们将土地、森林污染了,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天空、大气环境也被我们破坏污染了。  现在,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许多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正在致力于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这与我们一直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也是一致的。我们在供水企业工作,我们是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的一员,因此,我们要有意识的去关注人与自然生态环境。

瓦尔登湖读后感2000字3篇2

(商盟百科网www.chnore.com)

  独立是一个时常被谈起的话题,在字典中,它的定义是“单独的站立”“指关系上不依附、不隶属,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某事”。但是,我相信独立拥有非常丰富的含义,难以被几行文字所定义。除了常说的经济独立、思想独立等,我想聊一聊其他两种类型的独立——从社会关系中独立,以及从过往的和大众的知识体系与经验体系中独立。  亨利·戴维·梭罗是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曾任职土地勘测员。1845年,他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并以此为题材写成的长篇散文《瓦尔登湖》。  在书中,除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美景外,梭罗对自我与外界关系的态度体现出了一种深刻的独立。  与中国古人回归山水的思想相近却又不同,梭罗的文字隐藏着一股大刀阔斧的力量。在书中,不论是他的孤独、他的寂寞,还是他的困惑都没有沾染上丝毫的痛苦,梭罗从社会关系中的独立仿佛是命中注定般,没有拉扯与戒断的苦痛,只有抬头向前的愉悦。  他在山野湖边独居,却思考着社会与他人。梭罗切断了自身与社会的大部分联系,却长出了许多全新的触角,帮助他摸索来自自身天性的另一重智慧。  正如他在《瓦尔登湖》中写到的那样:“我发现在我的内心,而且还更深层次地发现,我在追求一种更高尚的生活或者说是在探索本能的精神生活,对此许多人也持同样感受,可我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追寻原始的行为和野性生活的本能,这两者我都很尊崇。我对野性的喜爱,不亚于我对善良的喜爱。”  这样的洒脱与深情,最好地展示了“不见天地不思归”的开阔与英勇,也将我们推向了独立的下一步——如何从过往的和大众的知识体系与经验体系中独立。  这是梭罗教给我最重要的一课。  名利金钱、香车美女是社会粗浅判断一个人地位的标尺,家庭美满、安康顺利是众人对幸福的真诚向往……这些自然没错,我们也完全不能否认宽裕的经济条件、美满的家庭生活、健康的身体状况、旁人的羡慕尊敬能够为一个人带来满足感、安全感,还有幸福感。但是,一个独特个体对生活的体验用这些概括是不够的。  我们自身的感受是无法与外界完全重合的,而我们却时常用自己的理性将自身的感受贴近外界的标准,这一过程让我们获益,却同样让我们分裂。因此,我们需要最直接的思维方式——即脱离自身过往的经验与外界的评价体系,进行完全独立的自我感受与判断。  所以梭罗跑去了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隐居,李叔同撇下了显赫的声名一心礼佛,保罗·科埃略离开了法律学院转而沉迷于炼金术与魔法……这些自然不是社会大众最认可的道路,旁人完全无法评判是非好坏,其意义也并不需要被任何当事者以外的人所理解。我们所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他们因为一些原因选择了这样的生活。  他们从大众的经验体系中独立出来,做出更具有个人色彩的决定,这种独立的思想其实反映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被我们所了解和借鉴。  比如梭罗告诉我们:“自然的日子很是宁静,它从不自责懒惰。”这个观点轻而易举地推翻了社会的教条,让我们重新思考一个人到底应当如何寻找自己的机缘。  又比如纪德在他的《人间食粮》中写道:“别人纷纷发表著作,或者工作钻研,而我却相反,漫游了三年,力图忘掉我所博闻强记的东西。这一退还学识的过程,既缓慢又艰难;不过,人们所灌输的全部知识,退还了对我更有裨益:一种教育这才真正开始。”  在我的理解中,纪德力求让自己的心灵回到原始的状态,他所追求的就好像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宇宙之魂”,那是最简单淳朴的东西,要求我们倾听心声,看见预示。而这些,恰恰是一种非常纯粹而直接的自我感受与思维体系——如何将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抽离过往与大众的经验与教训,不受干扰地观察生活并进行文学创作。  还比如蒋勋在《孤独六讲》中提到的那样,我们在欣赏一幅画或者一个作品时需要使自己先彻底破碎,然后再回到自己的信仰中重整。这种欣赏作品的方式能够帮助我们避开各式各样的成见和偏见,使用创作者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体验他的情感与思想,甚至和作品产生共振。而如此欣赏的前提就是打破、逃离、忘记自己原有的经验体系和社会大众的观念体系,以直接透彻的目光看待作品——就好像刚出生的婴儿因为饥饿所以哭泣,而非因为“哭泣能引起父母注意从而获得母乳”所以哭泣。  我想,和“联结”一样,“独立”将会是一个个体永恒的话题,我们从母亲的子宫中独立、从家庭的经济支持中独立,我们也同样需要从繁杂的社会关系中独立,更需要拥有从社会观念和自身经验中独立的能力。这其实无关于前往山野隐居,更无关与抛下世俗我行我素——独立只是我们一个层面上的真实。

瓦尔登湖读后感2000字3篇3

  第一次读《瓦尔登湖》是在大学,十八九岁的中文系少女,从这本书中读到的是梭罗的单纯与真诚,是他丰饶的内心,是他对大自然的热爱。第二次读《瓦尔登湖》是一年前,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从这本书中读到的是作者追问真心的勇气,是坚守初心的执着,是他对生活本质的洞悉,对世界的深情。  《瓦尔登湖》不是一部小说,不能靠曲折动人的情节,来抓住读者的心。《瓦尔登湖》也不是一本诗集,不能靠凝练的语言与新奇的意象,来引发读者无尽的想象。这,只是一本生活随笔集,没有什么情节,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  人们把梭罗称为“自然主义文学的始祖”,或许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他感兴趣的生活主角是大自然,是大自然中的生灵,大自然中的声音,以及那些以自然状态生活着的人们。二是因为他对自然的书写,采用的是最质朴的形式,平实而简洁。作者博览群书,却让人感觉不到掉书袋的卖弄与晦涩。书中记录的生活是简单而真实的,一个人的生活日常,所思所想。书中记录生活的方式,也是最为素朴的,没有一丝粉饰,不带一点夸张。书中的语言,睿智、真诚、简洁、浅白,同时又时时透着几分幽默。  一个读完大学,喜欢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的年轻人,突然做出一个决定,带上一点儿钱,带上一点儿最简单的生活用品,去瓦尔登湖边生活。在那里,他亲手搭起一座小木屋,一盏灯,一张小桌,几把椅子,两个煮饭的锅,几件餐具,成了他的全部家当。  他的新家,位置选得刚刚好。这里可以让他享受宁静,平日里少有村里人光顾,也听不到邻居的吵闹声;这里又不会让他的生活与世隔绝,旁边的小村离得不远,走路十几分钟就能去那里的小商店买些所需的东西;一条铁路就在不远处,一天中能听到几次火车的轰鸣声;在这里他能见到那个沉静寂寞而又快活的伐木工人,也能见到一两个因好奇而前来造访的村民。  他的新家虽然简朴,却有最美的房间装饰画,那是窗外随时扑入眼底的风景,有时是一片茫茫雪野上几行细碎的动物足迹,有时是向晚的余晖洒落在林间的空地上。他的新家有最美的后花园,有树林,有鸟鸣,有湖水的微波,有湖中自在的游鱼。  他家里有最可爱的宠物,啄木鸟在笃笃笃地啄树;知更鸟刚在屋子对面的松树上做了一个新窝;一只浣熊在林间游荡,几只山鹬在泥土里翻找虫子。他家里能听到最好听的音乐,那是鸟儿们在山核桃树林里歌唱;那是熟透了的果实突然落在地上,那是鹧鸪在拍打翅膀,那是一只苍鹘在唱着哀伤的歌。  梭罗有一支妙笔。这支笔,总能让人看到他所看到的,听到他所听到的,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这支笔,总能让你跟他一起笑,跟他一起思索,仿佛你就站在他的身旁。  有时,我会设想一下梭罗的样子,一个身形高大瘦削的年轻人,眼睛不大,眼底却透着智慧与善意的光。在陌生人面前,他有些羞涩,有些沉默,有些不善言辞;在心意相投的朋友面前,他却能眉飞色舞,侃侃而谈,风趣而幽默。大部分时间,他不多言,脸上没有什么笑意,甚至有几分冷漠。其实,他的心里住着热情、住着爱;住着雷霆风雨,住着风平浪静;住着冷静,住着幽默。这样一个人,我想和他相识,一起坐坐,一起聊聊。只是,不知道,他愿意不愿意。  四十多岁的我,工作二十年,上有老,下有小,每天的生活充实而忙碌。可,有时我也会问自己,为什么活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走在大街上,看着身边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有时会想,大家如此忙碌究竟是为了什么。或许很多人都会回答,为了生活,为了自己,为了家人。如今,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生活丰富多彩,商品琳琅满目,很多人已不必为维持基本生活而奔波劳碌。不过,或许你也像我一样,总能听到或看到身边太多的不满足,想要更大的房子,想买更豪华的车子,想用更高级的化妆品,想穿更大牌的服装,希望孩子能上最好的学校,盼着老公体贴又多金。  欲望像是一根导火索,一旦点燃就会四处蔓延,越烧越烈;欲望像是一种超强传染病,自身的免疫力稍低,就会被传染,且一发而不可收拾。人们忙碌着,为了这张似乎永远也填不满的欲望之口;人们焦虑着,担心欲望的肥皂泡会突然被碰破,希望的一切在瞬间成为泡影。  不知道,你是否也像我一样,有时会站在某处发呆,似乎迷失了努力的方向;不知道,你是否也像我一样,有时会突然追问,自己的存在有什么价值,自己真心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这时候,或许读一读《瓦尔登湖》是个不错的选择。或许,你我不必像梭罗一样,去找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离群索居。或许,你我可以像梭罗一样,找个时间,给自己寻一片心境,体会一下简单生活的乐趣,听听大自然的声音,看看花开花落、草长莺飞。或许那时,我们心中的焦虑会少些,更少些,甚至会慢慢消失。  陶渊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问问自己的真心,想想自己的初心,知道自己的真心,记着自己的初心,无论生活在何处,我们都能做到恬然沉静而内心笃定吧,就像梭罗一样。看一本书,掩卷细思之后,重返生活的我们,心境早已不同。  或许,这就是梭罗送给我们的礼物;或许,这就是《瓦尔登湖》带给我们的惊喜吧。(商盟百科网www.chnore.com)

瓦尔登湖读后感2000字3篇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