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波飞机(日航123号班机空难)

商盟百科网 2023-05-18 00:22 44

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推波飞机(日航123号班机空难),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浏览推波飞机(日航123号班机空难)的最新相关推荐信息。

1985年的日航123号班机空难,一共造成520人死亡,是人类航空史上伤亡最惨重的单机空难。

事故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制造商波音公司的维修失误,驾驶舱三名机组人员在飞机失去控制的情况下,仍然奋力挽救近30分钟。可惜这波堪称史诗级的力挽狂澜没有成功,飞机最终还是坠毁山间。

事后,日本当局的救援行动饱受诟病,令人唏嘘而愤怒。

那么这起空难是如何发生的?

机组在发生空难后的30分钟做了什么来挽救飞机?

通过这起空难我们能吸取到什么教训?

1985年的夏末,正值日本传统的盂兰盆节,它是日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外地工作的人通常会有一个长假,以便他们回到故乡祭祖、团聚,所以那几天坐飞机的人特别多。

在8月12日这一天,位于东京都大田区的羽田国际机场里人头攒动,日本航空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就将国内的航班统一换成了波音 747 巨型客机。

比如这架日航123号客机,使用的是波音747SR-46型,是专门为日本的国内航线而设计的,机身编号JA8119,机龄11年7个月,算是一架老飞机了。

在当天的123号客机上,一共搭载了509名乘客和15名机组人员,总共524人。

机长高滨雅己是日本运航部门的指导教官,在日本航空公司担任机长将近 20 年,总飞行时间 12400 多小时,但他今天坐在了副机长位,负责无线电通讯,并指导副机长进行机长升格考试。

副机长佐佐木祐,总飞行时间 3900 多小时,此刻坐在机长位上,操作飞机。

另外一位是飞行工程师福田博,46岁,引擎部门教官,总飞行时间约9800小时。

按照预定计划,飞机将会在当晚18点12分起飞,在54分钟后降落在大阪伊丹国际机场。在一切准备就绪后,123号客机准时从羽田机场起飞,向着大阪方向飞去。

50分钟的旅程,可以说是非常短,睡一会基本上就能到了。但让人们没能想到,一次平常的短途旅行,竟成为520人的不归之途。

起飞后的12分钟一切正常,飞机正准备爬升到24,000英尺(7300米)的巡航高度,突然发生巨响,机尾顶部出现了一个大洞,涌进来的气流将洗手间的天花板都吹了起来,一大股白雾立刻就从洞口涌进机舱,瞬间机舱内便开始失压。

(商盟百科网www.chnore.com)

飞机也变得摇摆不定起来,机身剧烈摇晃,行李架上的物品一件件掉了下来,东碰西撞,散落一地。极速的低温和失去压力,也让机舱内的氧气面罩全部掉下,接着是客舱内乘客们惊恐的尖叫。

会不会是飞机某个部件发生了爆炸?于是机长开始设法排除故障,并与羽田机场的空管取得联系,同时设置了应答机7700紧急代码向外界发出紧急情况报告。

客舱内的空姐此时通过扩音器,向惊慌失措的旅客们平静地说道:“请大家不要紧张,带好自己的氧气面罩”。

机长高滨雅己立刻解除了自动驾驶,由于仪表没有显示故障的原因,他们只能逐个对起落架、发动机等所有系统进行了检查,只发现了液压系统的压力开始下降,而引擎和电力系统则显示正常。

期间空管人员曾向机长建议向名古屋机场降落,但由于波音747SR体型巨大,无法安全地在名古屋进行迫降。而羽田机场的跑道更长,安全设施更加完备,因此也更加适合波音 747 这种巨型客机的迫降。

于是机长立刻联系地面:“这里是日航JAL123号航班,请求……马上……,我们遇到麻烦了,请求返回羽田机场。”

地面马上给出了回应:“收到,请求照准。”

然而液压系统失灵后,飞机无法正常操作,开始失速,这意味着机翼上产生的升力骤减,于是,机组人员尝试通过增减油门来实现飞机的基本控制。

当飞机俯冲时将油门前推,这是加速,就能扬起机鼻;当飞机爬升时回拉油门,这是减速,机鼻就会向下。这是好迹象,飞机至少能飞行得平稳一些。

但是此时的飞机在高空中陡升、下降1200米、拉平、抬升,循环往复,飞行路线也开始变得飘忽不定,离羽田机场也越来越远。

这时距离发生故障已经过去 5 分钟,机舱内的氧气越来越稀薄,乘客开始呼吸困难,包括驾驶舱内。飞航工程师建议机组人员全都戴上氧气面罩,但他们并没有这样做。

其实想想也是有道理的。

因为当时飞机处在失压和空气稀薄的情况下,人体缺氧反应就会变慢,并且自己是意识不到的。

同时驾驶舱内飞机的状况变得不可控,机组人员仅有的注意力全部用来控制飞机,即使有人提出带氧气面罩,机长虽然答应了,但是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带上。

由于飞机的起伏幅度太大,机组人员商量决定,放下飞机的起落架迫切需要下降。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起落架的风阻可以减缓俯仰的幅度,虽然会降低飞机速度,但也会起到提升稳定性的效果。

但问题是,液压系统已经失灵,起落架无法正常放下,于是只能通过重力抛甩的方式将起落架放下,幸运的是成功了,机组人员松了一口气。

可他们还没来得及回过神,新的情况又骤然而至。

起落架在发挥作用的同时,破坏了左侧引擎加速提供的方向控制,同时受到上空的风势影响,飞机再度失控,被迫左回旋,朝着群马县的山区方向摇晃过去。

(商盟百科网www.chnore.com)

途中机长也在不断的努力挽救飞机,但是坚持了30多分钟后,随着飞机的高度越来越低,最终在接近富士山时彻底失去了控制,骤然右转并以每分钟900米的速度俯冲,几分钟后便坠毁在群马县御巢鹰山区附近的高天原山上,雷达信号也彻底在消失在机场的雷达屏幕上。

据事后调查,事故点有3300多棵树木被折乱或烧毁,十几吨的燃油导致的熊熊大火,伴随着大雨在群马县的山间剧烈燃烧,哭声惨叫声贯彻山林。

非常惨烈的一幕,令人动容的是直到最后一刻,驾驶员仍然拼尽全力拉起了机鼻。

在日航 123 号班机空难里,乘客们在颠簸晃动中,写下了遗言。那些写好的遗书,大多数在火中化为一片灰烬,只有少数被保存下来。

随后糟糕迟缓的救援,让飞行员最后的努力挣扎,也随着大雨而逝去。

当飞机刚坠毁没多久时,一架美军C-130运输机发现失事地点,并将位置回报日本当局。

失事后2小时,驻日美军提议空降两名人员到山上了解详细状况,但直升机在半路收到“返回基地”的命令,日本表示这是自己的“家务事”,不需要别国插手。

但是等日本自卫队到达的时候,却发生了一系列让人无语的操作。

首先,他们派出的直升机在事故上空看了看,当时下着雨,再加上茂盛的树木和浓烟遮挡,在这样根本不可能看清的情况下,他们居然号称没有发现有生还者的迹象,不愿冒险降落检查。

地面上的搜救队伍一听,也不相信有生还者存在,当晚并没有连夜赶到现场搜救,而是在离失事现场63千米远的上野村聚落过夜。

没错,你没看错!前面那么多人命等着救呢,这帮人竟然在那么远的地方还睡了一觉,这真是没有十年脑血栓都想不出来的骚操作!

直到第二天上午9点,即飞机失事14小时后,搜救队才到达现场,只见飞机残骸和遇难者遗体散落在山坡,作为全球单机死亡人数最多的空难,坠机现场异常惨烈。

而现场一息尚存的仅剩下4人,其余520人全部遇难。

这4名幸存者难道是神附体吗?他们为何能幸免于难呢?

原来她们都是坐在飞机最后7排范围内,由于飞机是前部先撞上了山,后面的冲击力要小得多,因而4位幸存者得以逃过一劫。

据后来一名幸存者描述,在刚坠毁时还可以听到周围有很多痛苦的呻吟声,甚至还有人说话的声音,后来他听到了直升机的声音,并向直升机挥手求救,但直升机却飞远了,此后身边的呼叫声逐渐微弱,天色越来越暗,他也昏睡了过去。

如果救援队早点赶到,应该会有更多的幸存者被救出。

(商盟百科网www.chnore.com)

不幸的是,飞机坠毁时引发的大火和爆炸,使得许多遇难者的遗体难以分辨,加上盛夏的缘故使得不少遗体开始腐烂。

在DNA技术不发达的那个年代,日本全国动员了许多当地医师、法医、牙医前来协助,在酷热及难以忍受的尸臭之中艰难辨认遇难者身份,这一工作一直持续到1985年的冬天。

事故发生后,日本有关部门立即展开了事故调查工作,不禁产生疑问:飞机为什么会空中解体导致坠毁?

起初日方认为这起空难可能是由于人为犯罪所引发的,但经过仔细排查最终排除了这一想法。

随后通过一张关键的照片以及飞机残骸,判断飞机的垂直尾翼在飞行过程中断掉了。

飞机尾翼的作用有多大?

它可以保持机身稳定,且液压线路通过尾翼,尾翼缺失则液压系统失灵。

紧接着在查询该客机之前的维修记录和信息时,调查组人员发现该机在1978年,发生过一次事故,在一次落地时因为飞行员的失误,飞机的仰角太大,机尾擦地使得飞机的尾部结构损坏。

随后日航请来波音的一名工程师对其尾翼进行维修,工程师将一块原本符合规定的压力壁面板切割成了两半,每一半只有一排铆钉与之固定。而根据设计要求,这块压力壁面板应该是一块整体,由两排铆钉加固。

如此粗心大意地维修,使得加压面板承受的金属疲劳性、开裂性能大打折扣,只有规范维修的70%,超过10000次飞行就会让面板承受不住压力造成开裂。

而这架飞机从修补到出事,已经是第 12319 次起降。也就是说,这架飞机在维修后其实是一枚巨型的定时炸弹,无人能预料会在哪一趟飞行时出现毁灭性事故。

金属疲劳是什么意思?

它是指材料、零构件在循环应力或循环应变作用下,在一处或几处逐渐产生局部永久性累积损伤,经过一定循环次数后产生裂纹或突然完全断裂的过程。

举个例子,这是一个普通的回形针,弯折一次它不会折断,但是如果反复弯折测试,很容易就折断了。

根据后来的黑匣子信息得知:在事故当天的日航123号航班上,飞机爬升至7,300米高空时,机身外空气稀薄,机舱内空气经过加压,内外形成气压差,累积的金属疲劳达到了极限,无法再承受气压差,发生爆裂。

爆裂导致高压空气冲进机尾,直接将垂直尾翼吹落坠海,连带扯断了主要的液压管线,导致飞机失控,造成坠毁则是必然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擅自改变的维修动作,后来竟然通过了波音和日航的检查。

(商盟百科网www.chnore.com)

其实波音原本是要检查的,但是从来没有人报告过这个部件出现了问题,所以他没有把这个部件纳入到结构检查的范围。事后波音公司修改维护程序,任何可能出现金属疲劳的部位,应尽早被发现,并且任何人都不能擅自修改工程师的维修图。

另外,这起事故还与飞机的液压系统设计缺陷有很大的关联。

什么是液压系统?

拿开车举例子,你开车转动方向盘,如果没有液压系统的话,单独依靠手臂的力量,转动一次方向盘就像举了几十公斤重的哑铃。因为有了液压系统的助力,你甚至可以用2根手指就可以轻松转动方向盘了。

日航123号航班飞机有4套液压系统,由于飞机太大了,它需要一些辅助系统,不然可能会踩不动或得踩得很大力,所以像飞机的转弯爬升下降,所有的操纵都是依靠液压系统来驱动的。

设计4套系统的目的也是为了防止其中的某1套或某2套不好,踩坏掉了,也就是说这架飞机至少需要两组液压系统,飞行员才能够控制飞机。

如果全部液压系统都坏掉了,对不起,设计人员没有考虑过这个情况。

所以事后波音对飞机的设计修改进行全面检查,要求仍在服役的所有747飞机的机身结构,必须加装一个通风系统,如果压力面板再次发生故障,也不会对机身结构造成损伤。

最后就是救援的问题。

不得不说,日本这次派出的救援队就是狗熊式的。正是因为他们的大意,很多本来可能有求生希望的乘客都丧失了活命的机会。

最终日本航空公司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共计赔付了7.8亿日元。此外,日航公司的维修部经理、数名基层职员和波音公司的一名工程师更是以自杀谢罪。

但是这一切,都没法挽回那无辜逝去的520条生命。很多年后,日本航空公司才从这次灾难的低谷中走出来。

空难可以说是人类社会最悲惨的事故之一,每次空难都会成为新闻舆论的焦点,萦绕在人们心中的阴影久久不能散去。

然而每一次的事故和空难,都是无数逝去的生命用血的教训在为后人总结经验,提醒着我们,任何微小的疏忽都有可能酿成一场严重的事故。

这次事件后,波音公司后来对747客机的尾翼部分和液压系统都进行了整改,大大提高了其安全性,这些都是123号航班的机组人员和乘客们用生命换来的。

但是希望无论如何,科技进步应该是人类主动去发现并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人命事故去做出改变。

毕竟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无论如何希望悲剧不再重演。

推波飞机(日航123号班机空难)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