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读后感1300字左右

商盟百科网 2023-05-10 11:05 61

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人世间》读后感1300字左右,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浏览《人世间》读后感1300字左右的最新相关推荐信息。

《人世间》读后感篇1

跟风读完这本书,若有所失,又酣畅淋漓。许久没有这么畅快的读完一本小说了。顺手查了梁老师的年龄,从《年轮》开始到《人世间》,老先生以古稀之年交付了如此一本巨著,真的是令人佩服。在字里行间中,侵染着老先生对于人生和时代的深厚情感。

本书从七十年代开始历经改革开放到今天,以周家人的视角看现代中国的变迁。让人不得不感慨人是时代中的人,受制于时代又创造着时代。“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推荐上大学、知青返城、恢复高考、出国潮、下海潮、明星走穴、国企改革、工人下岗、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反腐倡廉等时代浪潮中,人们的心理和思想在希望和失望中不断地交织、碰撞、挣扎、成长。”

读前两部的时候,扑面而来的熟悉之感。东北、知情、改革是作者信手拈来的东西。但是行进到现代便有一些仓促之感。这大概就是老先生在书中“朋友大抵是一种以同质化的命运为前提所建立的良好关系,原来同质化的命运一旦出现了较大反差,即使是朋友,往往也会有羡慕而嫉妒的。如果反差巨大,不论原来多么巩固的朋友关系也会沙化.瓦解。”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大家的生活大抵都是同质化的。每一家的生活状态似乎都差不多,作者写的那些生活让人感同身受,其思考也让人惊醒。改革开放以后,同质化的命运开始出现巨大的反差,在中国飞速发展中,中国人的生活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即便是老先生也只能在这纷繁复杂的时代中攫取那么一鳞半爪的生活细节来呈现,所以后半部多有单薄。尽管如此,却无法阻挡我对于这本书巨大的兴趣。

在这本书中,似乎能一点点看到今天这个社会是怎么样走向多元的。

水自流与涂志强的同志之爱。多数人的婚姻与少数人的婚姻,人类一夫一妻制也不过是百年历史而已。然而这是大势所趋,一小撮的人就成为了格格不入的存在。多数人的民主与少数人的利益,怎么来更好的妥协和保证呢?同样的还有寡妇再嫁,今天看来已经没有这些问题了。归根到底还是思想观念的问题。

周秉琨和他的工人朋友们,国家需要,成为一线工人。国家需要,成为待业青年。国家需要,成为下岗工人。今日来看,我们都是改革开放的既得利益者,却从来没有那么深刻的体会到改革的阵痛。在书中,却是那么的令人心痛。这些人在历史书中,可能就是代价二字。人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如此的卑微与渺小。

周志刚的大三线工人的辛苦,身为国家主人翁意识的优秀工人。他们似乎是那一代人的典范。然而呢?

写这里,才发现作者在文章的小角落中藏了那么多无法言说的小细节。可是又能怎么样呢?就像是在书中提出的问题。

“既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人心性的共同的民族精神营养,为什么两千多年过去了,真正谈得上有点儿君子修养的国人也就历史上的几位,绝大多数国人的国民劣根性非但没改变,反而似乎还在互相传染?”

我们原本是来自老百姓的人,我们是为了老百姓才豁出性命干革命的人,是口口声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按逻辑来讲,我们这样的人,应该觉得老百姓最亲啊,可我们怎么成了最怕与百姓人家结成亲家的人呢?好像哪家老百姓和我们这样的人家结成了亲家,就变成了我们的敌人似的,你能给我解释清楚这是为什么吗?(商盟百科网www.chnore.com)

这些问题,有答案么?!

《人世间》读后感篇2

梁晓声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他的《人世间》出版后,引起了巨大轰动。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读完了这部《人世间》。对比今天的生活,感触颇深。

首先,书中告诉我们,越是学习差的孩子,越是来给父母报恩的,也是对父母照顾最多的。书中的周秉昆就是这样的例子。老三周秉昆,因为学习不好,没考上大学,再加上他去插队的机会被周蓉抢走,只能留在家里照顾父母,给父母尽孝。尤其是在母亲患了病之后的两年里,他和妻子郑娟,尽心尽力照顾母亲。在父亲生病之后,他更是不遗余力的伺候父亲,可是还是遭到了回来看父亲的大哥和二姐的埋怨,说他是怎么在家照顾父母的,没有照顾好父母。这部书充分证明了,越是学习差的那个孩子,越是来给父母报恩的。周秉昆在照顾父母上,令我非常感动。他虽然学习不好,没有体面的工作,挣钱也不多,但他孝顺、心地善良、正直、对父母好,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值得每一个为人子女的孩子效仿和学习。

其次,小说所描写的那个纯真年代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令我为之感动。小说在描写光字片小区居民之间的感情上是特别细致和纯真的,特别是那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十分纯真的,比如周秉昆对郑娟一家人的无私帮助。周秉昆在马守常受伤的情况下,一个人蹬着三轮车把马守常送到医院,才使马守常保住了那条腿。事前他并不知道马守常是高级干部,而且也不图什么回报。周秉昆还干了许多好事,都是不留名的。小说启示我们好人就会有好报。

再次,子女可以不要父母,但父母还是要子女。书中特别能触动我泪点的地方,周家女儿周蓉瞒着父母跑到贵州大山里,嫁给了出身穷苦,比自己年长很多的冯化成。为了爱情甚至愿意和父母断绝关系。周父却不计前嫌,千里迢迢跑到大山中去看望她,还带去了20斤白面。周父的话是这么说的:“你可以不要我这个父亲,但我还想要你这个女儿。”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也道尽了全天下父母的心声,在父母与子女的纷争之下,孩子可以不要父母,但父母最终还会心软,选择爱和宽容。

最后,婚姻还是应当讲究门当户对。周秉义家住光字片,家庭就是个普通工人家庭。而郝冬梅的父母都是高干,两家的差距实在太大了,所以,从骨子上讲,郝家是看不起周家的。这就苦了周秉义和郝冬梅两口,夹在双方父母之间,左右为难。郝冬梅想要两家人像普通亲戚一样走动,却忘了这两家人之间,根本不对等。无论双方怎么努力,都没办法做到真正的平等对待。所以,我觉得,婚姻还是门当户对的好,婚姻才会走得更远。

(商盟百科网www.chnore.com)

《人世间》读后感篇3

这段时间,年代剧《人世间》,刷爆了朋友圈,而我却喜欢书中独有《人世间》。梁晓声先生笔下的人世间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座北方小城,“光字片”里一群为生活忙碌的人,展现着人世间的千万种生活情态,让我们看到了一代人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更看到了善良正直、有情有义、艰苦奋斗、不屈生活、坚韧担当的中国人形象。

这部小说的每一个章节都让人落泪,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祖辈、父辈,看到了自己的朋友,甚至看到了以后的自己,千万种的困难、千万种的情态。他们是书中人;也是现实中每一个平凡的我们。

周家父母周志刚和李素华虽然过着并不算富裕的日子,但一辈子行得正立得直,他们虽长时间不在一起,但相爱一生,给周家后代树立了良好的家风。周父常叮嘱孩子们要好好读书,一起跳出“光字片”;周母虽大字不识,却常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保持善良,一人默默操持家务,支撑着这个家。他们像极了我的父母,父亲常年在外,母亲一人操持家务,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从小对我充满期待,希望我走出村里,上个好大学。而现在的我如愿以偿,稳定的工作、温馨的小家。如书中所说“自古以来,孝分两种“养口体、养心志”同样重要,缺一不可!但对于我的父母来说,无论是哪一种孝,即使没有世俗的光环,即使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都是父母心头的牵挂与骄傲。

看完《人世间》结局后,我看到了网上最火的评论是那句“成绩不好的孩子是来报恩的”,周家的三个孩子,在周家父母的支持下,老大周秉义和老二周蓉都是学霸,都考取了北京大学。后来,一个从政,一个成为副教授,父亲周志刚以此为骄傲。而老三周秉昆,从小不爱读书,是周父眼里最没“出息”的那一个,当哥姐飞得越来越远,在外奔事业,有了自己的生活时,只有他,一直陪在父母身边,守着家,照顾年迈生病的母亲。虽然,周秉昆没有给父母挣到面子,而他却是实实在在给了父母温暖。身在异乡的自己,没有像周秉义周蓉那样,有着功成名就的光环,也没有像周秉昆一样,守在父母身边,一日三餐,四季如常,但我却也是父母的骄傲,父母的牵挂……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别人的苦,只是你不知道罢了。周秉义,下乡知青,大学毕业后从政,娶了高干的女儿,在社会改革中经历了仕途的沉浮,因岳父母怕被穷亲戚纠缠,两家父母始终没有见面,父母的心酸,只能藏在心里,为了妻子,小心翼翼住在岳父家,他的苦,只有他知道;周蓉,为了爱情,奔赴贵州教书,后来考上北大,成了教授,可情路坎坷,离异,连女儿也不与她亲近,所以,你羡慕别人人生的同时,或许别人也在羡慕你,只是别人的苦你没有看到而已,自己的苦自己知道!

有时候我常会对朋友说:“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是啊!“每个人都像烟花一样, 都会有自己最绚烂的时刻。”一辈子怎样过,自己说了算,跟随心灵,才能活成最美的自己。即使是周秉昆,在平凡的岁月里,保持善良,平凡的人,也会有自己的高光时刻。时光流转,岁月如歌,不论是悲是喜,人生还在继续,我们始终要仰起头来面对这个世界,然后解决千万种的困难,就像郑娟说的:要是心里难受,就想想高兴的事。

人生,不就是如此吗?坦然面对,总有美好的事情如约而至!

(商盟百科网www.chnore.com)

《人世间》读后感篇4

电视剧《人世间》春节期间热播,我没有耐心看电视剧,父母看时,偶尔瞄一眼。父亲极力推荐我看看这个反映现实题材的小说,说我如果能够写出这样水平的著作,就可以称为作家了。

网上买来的《人世间》书,字体很小,有三大本,一共110余万字。我花了一个来月的时间,终于在今天读完。我很有自知之明,我想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写出如此人物刻画生动,情节跌宕起伏的鸿篇巨著。

看小说比看电视剧过瘾。通过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将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小说中,以周家三兄弟姊妹为主线,讲述了中国近半世纪的时代变迁下,普通人的不同命运。故事发生在光字片这个北方A市的贫民小区。50年里光字片的变化也折射了中国的飞速发展。

小说里描写秉昆工友生活艰辛的情节比电视剧里多很多。有些情节让人看了不禁落泪。我出生在国营工厂的宿舍区,家里很多亲戚都是工厂工人。他们中不少人都有过工厂倒闭或改制下岗无工作的经历。我对工人阶级从改革前人人羡慕到改革后工厂倒闭生活举步维艰的反差,很有感触。

秉昆的朋友里也有通过自身努力,改变了命运的。吕川在文革时,就不忘学习,后来考到北京的大学读书,最后在中纪委任职。他的人生际遇就与那些一直在工厂里的朋友迥然两异。应证了知识改变命运那句老话。(商盟百科网www.chnore.com)

小说里的周蓉非常有个性。从小就有主见,因为不想去离家远的重点初中读书,故意在毕业考试里考得很差。初中时,有了读大学的理想,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到最好的高中。文革来袭,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她为追求爱情,执意去偏僻贫困的贵州当知青,与北京诗人冯华成结婚生女。后来与冯华成离婚,又与一直追求她的高中同学蔡晓光结婚。书中描述的她与蔡晓光的婚姻生活,令我羡慕不已。他们俩老夫老妻时,仍然激情犹在,相互欣赏调侃,生活得有滋有味。

秉义秉昆的戏份更重些,而我对男性人物缺乏共鸣,谈不出什么感想。

《人世间》读后感1300字左右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